查看原文
其他

古代外交官 | 虎口夺食的曾纪泽

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官说事儿 2020-09-16



谈起曾纪泽,你会记得他是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儿子,那还会记得他也是一名外交官吗?


清朝末年时局图


对于我们而言,这张时局图并不陌生,它印在历史课本里,也记在我们的心里。

清朝末年,强敌环伺。东南沿海阵地面临着英法美国家的觊觎,西部边陲也被俄罗斯趁虚而入。


此时的中国风雨飘摇,洋务派、维新派、革命派,救中国的有识之士接连发出声音。


他们思想各异,彼此间存在巨大的矛盾,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。即使是没有触及改革本质的洋务派,他们的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中国教育、军事、工业的发展。


同样,晚清时代的一些外交官也是这一群体中的一份子,他们以清朝官员的身份派驻国外,但是也在为民族争取利益,为民族发声。上次提到的首位驻外使节郭嵩涛即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外交官,今天要提到的曾纪泽也是,他们二人常常被并列提起。


父亲眼里的“不学儿”



字谕纪泽儿

胡二等来,接尔安禀;字画尚未长进,尔今年十八岁,齿已渐长,而学业未其益,陈岱云姻伯之子,号吉生者,今年入学,学院批其诗冠通场,渠系戊戌二月所生,比尔仅长一岁,以其无父无母,家渐清贫,遂尔勤苦好学,少年成名,尔幸托祖父余荫,衣食丰适,宽然无虑,遂尔酣豢佚乐,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。古人云:“劳则善心生,佚则淫心生。”孟子曰: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吾忧尔之过于佚也。


这是曾国藩写给曾纪泽的家书,批评他学业、字画无长进,嘱他勤苦好学。18岁的曾纪泽在父亲曾国藩看来,还是一个淘气的孩子,文章不比亲戚家孩子写得好,还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耽于享乐,不以读书立身。


真的是这样的吗?实际不然。由于兄长早逝,作为家中的二子,曾纪泽早早担负起了长子的责任。同时父亲曾国藩常年在外,家中的许多事都落到了曾纪泽的担子上。


比如在这篇家书的后面,曾国藩嘱咐曾纪泽去打理家中田产。

余在军中,不废学问,读书写字,未甚间断,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,尔今未弱冠,一刻千金,切不可浪掷光阴,四年所买衡阳之田,可觅人售出,以银寄营,为归还李家款。父母存,不有私财,士庶人且然,况余身为卿大夫乎?


除了办事能力之外,曾纪泽在书法艺术等方面也不逊色。他学贯中西,有诗古文及奏疏若干卷,早岁所著,有《佩文韵来古编》、《说文重文本部考》、《群经说》等传于世,后人辑有《曾惠敏公全集》。工诗文,书法篆刻,善山水,尤精绘狮子。


出任驻英法大臣


曾国藩文武兼备,重视对子女的教育,为曾纪泽为官做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
光绪三年七月,曾纪泽为父守丧期满,以承袭一等毅勇侯爵位入京,进京途中,又闻母丧,遂回籍继续守丧。 


到1877年(光绪三年),曾纪泽再度入京,受到了慈禧和光绪帝的召见。在和慈禧的一番对话中,曾纪泽提及了父亲对自己的重要影响。

“你在外多年,懂洋务否?”


“臣父亲在两江总督任内时,兼署南洋通商大臣,在直隶总督任内时,虽未兼北洋通商大臣,却于末了儿办过天津教堂一案。臣随侍父亲在任,闻见一二,不能全知。”


“你能通洋人语言文字?”


 “臣在籍翻阅外国字典,略能通知一点。臣所写的,洋人可以懂了;洋人所写的,臣还不能全懂。”


 “只知道英国的?”


“只知道英国的。至于法国、德国等处语言,未曾学习。美国系与英国一样的。”


曾纪泽画像


1878年(光绪四年)到1879年,继郭嵩涛之后,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大臣,其间除了考察各国风情、政法、工商业等,曾纪泽还主持了使馆的修葺工作,亲自置办图书、器物,并将使馆由租赁转为自建。其严于操守、廉洁为政的作风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称赞。


1879年,巴西想通过曾纪泽谋求与中国建交,在通商等领域进行合作,并提出了招募华工垦荒的请求。曾纪泽建议清政府同意建交,但是对招募华工一事予以拒绝。因为曾纪泽听闻了美洲各国虐待苦力的事情,深感不妥,若同意了这个请求,无异于送华工入苦海。


清朝末年,大量华人被送往国外当劳工,

很多都遭受到了悲惨地虐待


在英法两年,曾纪泽尽己所能,但没有想到的是,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,这也成为了他外交生涯中最为后人所铭记的一件事——收复伊犁。


未完待续……



文字 | 外交官说事儿

图片 | 网络

编辑 | 撒哈拉的鱼



往期精选


敬请关注“外交官说事儿”



战略合作伙伴

别去电影院了——

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 

Cine More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